言O2O必提“打車”,一場資本下的全民運動。在資本任性的歲月,酒業(yè)O2O也曾轟轟烈烈過……
談及O2O,有人會想起美團、糯米及餓了么,還有人會說起滴滴、快的和優(yōu)步,酒水行業(yè)會想起酒快到(電商平臺)、洋河1號(酒企)、上海酒交所(第三方平臺)及快喝(酒類連鎖)等。
自2014年的O2O熱到2016年的O2O冷,不過兩年的光景,絕大多數的酒業(yè)O2O的模型已經宣告失敗或者暫停推廣,究其原因,并不是因為技術難題,而是消費者的有效需求難以被滿足。大多數的O2O模型提供的僅僅是一個平臺,需要消費者與店家自行溝通,大多數情況是,消費者嫌麻煩,店家也嫌麻煩。在這種背景下,在某個區(qū)域內平臺擁有的用戶量不足夠多,店家不夠密集,該平臺就會陷入僵局。如果平臺靠燒錢亦不能培養(yǎng)消費者的習慣,那平臺則無法持續(xù)。
O2O,以打車領域的滴滴為例,特別有喜感。出行為剛需,滴滴讓人與出租車的交互信息更加透明,在滴滴高額補貼時,出租車司機熱情很高,甚至主動推薦乘客下載各類軟件。隨著使用打車軟件的顧客增多,問題卻越來越多,出租車會根據距離遠近、補貼及小費的情況選擇性的接單,甚至有的出租車司機對于不加小費的顧客表現不滿。這就是O2O模型中的“C2C”模式,邏輯上人性化,但現實生活中用戶體驗性卻不好。針對司機“挑肥揀瘦”的情況,滴滴等打車軟件增添了專車、快車甚至拼車的功能,又根據距離等因素,系統將訂單進行自動分配,隨即好評如潮,快車及專車等出行方式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快車及專車依賴于平臺才能有錢賺,所以車主們愿意遵守平臺的游戲規(guī)則,這就是O2O模型中的“B2C”模式。
從酒業(yè)O2O的發(fā)展中看,凡是對提供服務的店主沒有約束力的平臺,基本上是失敗的,凡是對提供服務的店主有約束力的平臺,即使不能夠“大成”,但會越來越好。目前來看,1919酒類直供的“快喝”屬于后者。
前段時間,筆者從朋友圈看到1919酒類直供的高管在推廣“快喝”的軟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下載嘗試。一鍵買了4提啤酒,支付是跳轉到支付寶相當方便,下單完成后3分鐘便接到電話,29分鐘內可以送達,軟件的提示是59分鐘送達。果不其然在29分鐘之內,收到了啤酒,還是冰鎮(zhèn)的,每一瓶都貼著1919酒類直供專屬的二維碼。 總體而言,體驗很棒。
近日,1919酒類直供在上海舉辦“千億采購大會”時,1919酒類直供董事長楊陵江透露,2016年店面會達到1158家,平臺擁有的條碼過萬。對于快喝,筆者認為1919酒類直供會非常重視,因為采購大會開場時,主持人在舞臺上體驗快喝,楊陵江以身披熊貓戰(zhàn)袍以送酒小哥的身份跑步進入會場,隨后還著重介紹了“快喝”的運營情況。
在筆者生活的區(qū)域僅有1家1919酒類直供旗艦店,配送速度尚且如此,若1919的規(guī)劃能夠全部落地,用戶的體驗性將越來越好。 基于此,筆者認為,在酒業(yè)O2O整體低迷時,1919酒類直供的“快喝”讓酒業(yè)O2O重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