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其產(chǎn)量是全世界烈酒的三分之一,但是在國際市場上僅占0.76%,國外對于中國白酒的認知還很淺薄。而洋酒進入中國后,很快依托酒吧、夜場、高端酒水終端,使洋酒品牌文化、洋酒生活方式被"洋為中用",創(chuàng)造了洋酒的中國式消費方式,受到成為中高端消費群的追捧。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尤其是以茅臺、五糧液、水井坊等為代表的高端酒水品牌,幾千年的璀璨中華文化、匠心釀造、古老的工藝、香型口感等等,我們一點也不差,為何遲遲不能真正被國際市場接受。
近日,北京工商大學孫寶國院士受美國權威刊物一區(qū)雜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邀請發(fā)表了一篇有關中國白酒的綜述:《Effect of Fermentation Processing on the Flavor of Baijiu》。文中孫寶國院士對我國白酒的歷史、生產(chǎn)過程、發(fā)酵工藝、風味物質構成、健康因子做了系統(tǒng)權威的評述,并提出了風味、功能雙導向的白酒發(fā)展方向,以及對我國“白酒”、“酒曲”等中國白酒方面的專業(yè)術語的英文翻譯采用了音譯法,如“baijiu”、“jiuqu”、“daqu”、“xiaoqu”、“fuqu”,同時對于中國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中的專有名字的英文翻譯進行了規(guī)范。文中還對中國白酒在中國地理位置的分布做了梳理,形成了中國白酒地理地圖。
這是國外權威刊物首次認可“baijiu” 、“jiuqu”、“daqu”等對中國白酒進行名詞注釋。也是國際上首次公開認可中國白酒的定義、原料、傳統(tǒng)工藝、發(fā)展歷程以及健康價值。這種中國白酒的漢源術語對中國白酒國際化的推廣進程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中國白酒國際化,首先是品牌價值塑造滯后。反觀國外成功的高端酒水品牌,他們除了酒水品質、工藝、國家文化等背書以外,更具有獨特的品牌價值,品牌價值是占據(jù)人們的消費心智,影響其消費行為的關鍵,商業(yè)競爭的最終目的就是占據(jù)消費者心智。而國外對中國白酒的定義、原料、工藝以及豐富的香味物質等等有關中國白酒專有名詞的缺乏認可。比如,水井坊倡導的是“中國白酒第一坊”,而軒尼詩則推行“成功從來都不是一場獨行”,同是千元以上的酒水品牌,一個在產(chǎn)品層面溝通,一個在自我價值層面溝通,事實證明只有品牌理念與消費群的內心產(chǎn)生共鳴,才更容易引爆市場。
其次,讓國外認識中國的文化和中國白酒文化。中國人的酒文化大多都是在飯桌上,而且多多少少似乎都是為了談點什么事,喝酒成了“拉關系”的工具。在中國,除了“被喝酒”,人們自愿去喝酒時,多數(shù)是為了情緒的一種宣揚,還有追求飲酒的感覺,在中國,沒有幾個男人是不飲酒的,飲酒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是男人情懷的一種體現(xiàn)。但是在歐美,人們很難理解這種在中國小孩子都懂的情懷,而且即使他們懂,也很難接受或者效仿這種情懷,文化的差異是所有差異中最難改變的。
所以,如何將酒文化在國外推廣開來,是目前擺在中國白酒企業(yè)面前最大的難題,否則,即使某個品牌或者某幾個品牌成功,對于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來說受益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