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時心境要好
古人認(rèn)為,酒不能亂飲,只有在身體和情緒正常的情況下才能飲用。身體不適、過分憂愁或盛怒之時部不能飲酒。否則會損害身體健康。情人徐坷在《情裨類鈔》中談到飲食衛(wèi)生時說:『于飲食而講衛(wèi)生,宣研究食時之方法,凡遇憤怒或夏郁時,皆不宜食,食之不能消化,易于成病,此人人所當(dāng)切戒者也!伙嬀聘鼞(yīng)如此,按中醫(yī)的理論說,人在發(fā)怒時,肝氣上逆,面紅耳赤,頭痛頭暈,如再飲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勢如火上澆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設(shè)想的后果。 古人為使飲酒時的情緒達(dá)到最佳狀態(tài),也摸索出了至今看來仍可仿效的辦法: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本站
選擇合適的時間:如涼月好風(fēng),袂雨時雪;花開滿庭,新釀初熟;舊地故友,久別重逢時飲酒,可達(dá)到賓主奸歡的愿望;而在日灸風(fēng)燥,渡陰惡雨;近暮恩歸,心情煩躁,不速客至,而有他期之時,則不宜飲酒。 ·選擇合適的場合:無論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場合,還是在宅舍酒樓,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暢,便是飲酒的最佳場合。 古人有“山飲”、“水飲”、“郊飲”、“野飲”之習(xí),頗喜在游覽觀光中飲酒。因此,他們飲酒的處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鬧市之肆,而在山巒之巔、溪水之畔,或在郊野之中,翠微之內(nèi).,周穆王暢飲于昆倉瑤池,無為子獨酌于蓮花峰上,何點致醉于鐘山之阿,桓溫置酒于龍山之頂,客于舟中,李白“長歌吟松風(fēng)”,杜牧“與客把酒上翠微”,等等。置身于這秀麗的山光水色之中,呼吸著新鮮空氣,會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飲興自然倍增。襄陽的“好風(fēng)日”、石魚湖的“大浪”,使得唐代詩人王維和元結(jié)浮想聯(lián)翩,發(fā)出了“留醉與山翁”、“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的歡聲;江上的清風(fēng),山間的明月,更使宋代文人蘇軾赤壁江中暢飲竟夕,寫下了千古流芳的《赤壁賦》;李白也用“路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白鷗閉不去,爭拂酒筵飛”的詩句描述了在湖光山色、白鷗拂筵翻飛的令人陶醉的意境中飲酒的歡樂。其情趣,確實是在高堂明燭下所難以領(lǐng)略到的。 ·聚飲:明末情初人張潮在為其友黃九個的《酒社芻言》所作的小H中,就提到了友人聚飲的好處:“蓋知己會聚,形骸禮法,一切都忘。惟有縱橫往復(fù),大可暢釵情懷。”徐坷也認(rèn)為:“食時宜與家人或相契之友,同案而食,笑語溫和,隨意談話,吉者發(fā)舒其意旨,聽者舒暢其胸襟,心中喜悅,消化力自能增加,最合衛(wèi)生之旨。試思人當(dāng)談?wù)摽爝m暗,飲食增加,有出于不自覺者。當(dāng)憤怒或愁苦時,有撰當(dāng)前,孑食自鮑。其中之理,可以深長思焉。”聚食、聚飲對一般人尚且有如此好處。對老年人來說就更為重要了。老人最忌寂寞。我們現(xiàn)代的文化生活比較豐富,老人們可以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以達(dá)到娛樂、養(yǎng)生的目的。古代就不同的,古人除了兒孫繞膝之外,大部喜歡與友人相聚飲酒以為樂。其實他們聚飲的目的也并不在于吃喝,而主要在于活動筋骨、舒暢身心。 據(jù)史籍記裁,西漢宣帝時(公元前七十三)前四十九年一,太傅疏廣、少傅疏受告老離職后,便不措金銀,經(jīng)常“賣金買酒與故舊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極喜以酒會友,在他七十歲那年,他還邀約了胡杲、吉畋、鄭株、劉真、處真(原待御史)、張渾、鍬兼暮、盧喜(原河南尹)八位老人,宴集于洛陽,聚會歡飲,一時成為美談。后人參稱其為“九老會”,并給“九老固”;北宋的補相李,退休后也仰學(xué)白居易,組織了新的“九老會”。太尉文彥博留守洛陽時,也召集洛陽城中年高望采者十三人為“耆英會”;南未的史浩,八十大意時,也曾“置酒高會”,與他八十四歲的姐姐和六、七十歲的弟弟們歡聚一堂,極了一時之盛。這種老齡聚飲之風(fēng)一直延續(xù)到清代?滴跞(公元一六九四年)三月三日,十二位老人:錢陸燦、孫栩、盛符升、徐乾學(xué)、徐秉義、尤個、何桀、黃與堅、王日澡、許贊繒、周金德、秦松齡又聚飲于遂園。十二人的年齡總共是八百四十二歲。為紀(jì)此盛事,著名的宮廷畫家禹之鼎還特意繪制了一幅《逐園耆年楔飲圖》。
(二)溫酒而喝
古人飲酒多溫?zé)崃撕。商周時期的溫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證明。酒為什么要溫了喝呢?元人賈銘說:“凡飲酒宜溫,不宜熱”但喝冷酒也不好,認(rèn)為“飲冷酒成手戰(zhàn)(即顫抖)。”明人陸容在《菽固雜記》中記裁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jīng)歷:“嘗聞一醫(yī)者云:‘酒不宜冷飲’頗忽之,謂其未知丹溪之論而云然耳。數(shù)年后,秋間病痢,致此醫(yī)治之,云:‘公莫非多飲涼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飲醇酒。醫(yī)云:‘丹溪知熱酒之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熱酒固能傷肺,然行氣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無傷,而胃性惡寒,多飲之,必致郎滯其氣。而為亭飲,蓋不冷不熱,適其中和 ,斯無患害。” 此二人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酒中除乙醇外,還合有甲醇、雜醇油、糠醛、丁醛、戊醛、乙醛、鉛等有害物質(zhì)。甲醇對視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會導(dǎo)致眼睛失明,攝人量再多會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點是64.7℃,比乙醇的沸點78.3℃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熱,它就會變成氣體蒸發(fā)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氣味的主要構(gòu)成因素,過量吸人會出現(xiàn)頭暈等醉酒現(xiàn)象,而它的沸點只有21℃,用稍熱一點的水即可使之揮發(fā)。同時,在酒加熱的過程中,酒精也會隨之揮發(fā)一些,這樣,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閏少丁許多,對人體的損害也就少些。當(dāng)然,酒的溫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過熱了飲用,一是傷身體,二是乙醇揮發(fā)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沒味了。
(三)“飲必小咽”
我們現(xiàn)代的許多人飲酒常講究干杯,似乎一杯杯的干才覺得痛怏,才顯得豪爽。其實這樣飲酒是不科學(xué)的。正確的飲法應(yīng)該是輕酌慢飲!秴问洗呵铩氛f:“凡養(yǎng)生,……飲必小咽,端直無戾。”明龍遵釵在《飲食紳言)中說:“喝酒不宜太多大急,否則會損傷腸胃和肺。肺是心、肝、脾、腎、肺五臟中最重要的部分,好比帝王車子的車蓋,特別不能損傷。”情人朱彝尊在《食憲鴻秘》中也說:“飲酒不宜氣粗及速,粗速傷肺。肺為五臟華蓋,允不可傷。且粗速無品。”徐坷也認(rèn)為:“急盥非所宜”,吃飯、飲酒都應(yīng)慢慢地來,這樣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致于給脾胃造成過量的負(fù)擔(dān)!墩{(diào)鼎集》中更明確地說:酒“忌速飲流飲”。
(四)勿混飲
元人貿(mào)銘在《飲食須知》中說:“飲食藉以養(yǎng)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叢然雜進(jìn),輕則五內(nèi)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是養(yǎng)生者亦未賞不害生也。一酒也是如此,各種不同的酒中除都合有乙醇外,還合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雜。多種酒混雜飲用會產(chǎn)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會使人感覺胃不舒服、頭痛等。《清升錄》曾行誠人們:”酒不可雜飲。飲之,雖善酒者亦醉,乃飲家所深。“井舉一例說:”宛葉書生胡適,冬至日延客,以諸家群遺之酒為具。席半,客恐,私相告戒,適疑而問之,一人曰:‘某忸君家百氏漿。’” 另外,藥酒也不宜用作飲宴用酒。藥酒中一般合有多種中草藥成分,如作飲宴用酒,某些藥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發(fā)生矛盾,令人不適。
(五)空腹勿飲
中國有句古語叫“空腹盛怒,切勿飲酒”認(rèn)為飲酒必佐佳肴。唐孫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們忌空腹飲酒。因為酒進(jìn)入人體后,乙醇是靠肝臟分解的。肝臟在分解過程中又需要各種維生素來維持輔助,如果此時胃腸中空無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調(diào)、肝臟受損。因此,飲酒時應(yīng)佐以營養(yǎng)價值比較高的菜肴、水果,這也是飲酒養(yǎng)生的一個竅門。當(dāng)然,飲食后也不宜飲酒。
(六)勿強飲
飲酒時不能強逼硬勸別人,自己也不能賭氣爭勝,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張潮在黃九個《酒社芻吉》小引中說:“飲酒之人,有三種,其善飲者不待勸,其絕飲者不能勸。惟有一種能飲而故不飲者宜用勸,然能飲而故不飲,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為勸之哉。故恩謂不問作主作客,惟當(dāng)率喜稱量而飲,人我皆不須勸。”情人阮葵生在所撰《荼余客話》中引陳畿亭的話說:“飲宴苦勸人醉,荀非即是客人,不然,變意谷也。君子飲酒,率真量情。文人懦雅,概有斯致。夫惟府井仆役,以通為恭敬,以譫為慷慨,以大醉為歡樂。”言語中雖然合有輕侮勞動群泉之意,但他說的不要勸人醉☆印是極為可取的。
(七)酒后少飲茶
自古以來,不少飲酒之人常常喜歡酒后喝茶,以為喝茶可以解酒。其實則不然。酒后喝茶對身體極為有害。李時珍說:“酒后飲茶,傷腎臟,腰腳重墜,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消渴孿痛之疾。”未彝尊也說:“酒后渴,不可飲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隨酒引入腎臟,為停毒之水。今腰腳重墜、膀胱冷痛,為水腫、消渴、孿”現(xiàn)代科學(xué)已證實了他們所說的酒后飲茶對腎臟的損害。據(jù)古人的養(yǎng)生之道,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與白蘿熬湯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