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wǎng) > 酒文化 > 酒生活 >

為了喝酒古人創(chuàng)造了726種酒令!你知道幾種?

2017-05-31 08:37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yuǎn)流長,而酒令作為酒桌伴侶,一直跟隨酒文化發(fā)展和演變。在《中國酒令大觀》中把酒令分為覆射猜拳類68種;口頭文字類348種;骰子類128種;骨(牙)牌類38種;籌子類78種;雜類56種等六大類,總共達(dá)到了726種之多。我們不得不感慨一句:古人真會玩!今天就來說說,古代的各色酒令。

1.藏鉤、覆射、猜拳

“藏鉤”是中國傳統(tǒng)猜物游戲,相傳在漢代宮廷中十分流行。“藏鉤令”即是由此而來,即甲方將“鉤”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狀讓乙方猜度,猜錯罰酒。

“覆射令”是由“藏鉤”游戲發(fā)展而來。其基本方法是先分隊,然后讓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讓另一方猜。射在這里,是猜或度量之意;或一人說出一字,以該字隱某物,令對方也以一字射此物。如《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探春以覆了一個“人”字和“窗”字,令寶釵射一物。寶釵知道探春用了“雞窗”、“雞人”的典故,故射“雞”,寶釵算射中了。唐代詩人李商隱就精于此道,他在詩中寫道:“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又如猜子令,即一人手握一枚瓜子,左右手一實一空,令對方猜瓜子在哪只手中。也可用三枚瓜子、兩;ㄉ“三紅兩白”,隨意出一拳讓對方猜。先猜單雙,后猜幾枚,再猜紅白,叫作“五子三猜,兩手不空”。

猜拳,它是唐代“手勢令”的后裔。劃拳又作“豁拳”、“豁指頭”,它又有“拇戰(zhàn)”、“拇陣”的雅稱。明代李日華的《六研齋筆記》、清代郎廷極麗《勝飲篇》均有記述。它也是在現(xiàn)代酒桌上常用的一種酒令。

2.飛花令

還有一種是口頭文字類酒令,這種酒令沒有其他行令工具,而只以口頭吟詩、作對、唱曲、猜謎等行令,故名。它發(fā)端甚早,春秋時代的“當(dāng)筵歌詩”、“投壺賦詩”、“即席作歌”,己開后代此令的先河。

《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飛花令”就是其中代表。飛花令屬雅令,沒有詩詞基礎(chǔ)的人根本玩不轉(zhuǎn)它,所以這種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們的最愛,就連名字也來源于詩詞之中。“飛花”一詞則出自唐代詩人韓翃的名詩《寒食》中“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

古代的飛花令要求,對令人所對出的詩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詩句格律一致,而且規(guī)定好的字出現(xiàn)的位置同樣有著嚴(yán)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臨場現(xiàn)作。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比如說,酒宴上甲說一句第一字帶有“花”的詩詞,如:花開堪折直須折。乙則接“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花在第二字位置上。丙接“月照花林皆似霰”,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紅”,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著可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出門俱是看花人”、“深巷明朝賣杏花”。到花在第七個字位置上則一輪完成,可繼續(xù)循環(huán)下去。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dāng)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女兒令,也是這類酒令的代表!都t樓夢》第二十八回,寶玉、薛蟠、蔣玉函在馮紫英家中吃酒時行的“女兒樂、喜、悲、愁”的令便是。

明清以后,這類酒令發(fā)展較快,各種名目層出不窮。清代張潮《下酒物》,即是此類酒令的專著。

3.玲瓏骰子安紅豆

骰子便是色子,中國博戲中六博之一,被視為中國博具之祖。相傳發(fā)明于春秋時期,成熟于晉、唐之間,用以占卜、行酒令或作游戲,是一種“娛酒”器物。晚唐詩人溫庭筠曾作詩“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大意是寄托愛情與相思。

骰子類的酒令以骰子為行令工具,故名。此令為唐代酒令中比較普遍的一種。張祜、杜牧《骰子賭酒》聯(lián)句:“骰子逡巡里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元稹《贈崔元儒》詩:“今日頭盤三兩擲,翠娥潛笑白髭須。”即是描寫擲骰賭酒的情景。

《紅樓夢》中就有不少關(guān)于骰子的酒令。如書中第108回寶釵過生日,席間行骰子令,鴛鴦當(dāng)令官。鴛鴦道:“如今用四個骰子擲去,擲不出名兒來的罰一杯,擲出名兒來,每人喝酒的杯數(shù)兒擲出來再定。”眾人聽了道:“這是容易的,我們都隨著。”鴛鴦便打點兒。眾人叫鴛鴦喝了一杯,就在她身上數(shù)起,恰是薛姨媽先擲。薛姨媽便擲了一下,卻是四個幺。鴛鴦道:“這是有名的,叫做‘商山四皓’。有年紀(jì)的喝一杯。”于是,賈母、李嬸娘、邢王二夫人都該喝。賈母舉杯要喝,鴛鴦道:“這是姨太太擲的,還該姨太太說個曲牌名兒,大家兒接一句《千家詩》。說不出的罰一杯。”

搶紅令,也是屬于骰子類的酒令,工具是六枚骰子。這一種酒令不拘人數(shù),行令方法是:不論人數(shù),用六枚骰子擲,每人擲一次,每次若得“紅四”,則取出,直至六枚“紅四”取完為止。每擲一次無“紅四”者,罰酒一杯。

4.葉子酒牌

牌類的酒令,起初是紙牌,稱作“葉子”,又叫“葉子酒牌”。這類葉子牌,唐時作酒令牌,亦稱作“彩箋”(劉禹錫詩:“杯停新令舉,詩動彩箋忙”)。明清時叫“馬吊”,牌類酒令的牌具用上了骨牌。

酒令牌在牌、簽上有稱為酒約的文字,抽到的酒客須依所寫,讓符合者以規(guī)定方式行酒。歷史可追溯到唐朝,被認(rèn)為是最早的牌類游戲。宋章淵《槁簡贅筆》載有唐人的釣鱉令玩法:在一石盤中盛魚牌四十枚,牌上刻寫不同的魚名及詩句,與筵者用系有紅絲線的長竹竿釣起魚牌,錄事?lián)粕献志涫┬袆窳P。凡一釣而得兩牌者,可任擇其一。如魚牌中有“巨鱉”一名,詩文為:“海底仙鱉難比儔,黃金頂上有瀛洲,當(dāng)時龍伯如何釣,虹作長竿月作鉤。”釣到此牌者便可勸新進士一滿杯。

《紅樓夢》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便是用骨牌(我們稱為“牌九”)行的酒令。此令名為“骨牌離合令”,令官取三張牌,先分別報牌名,受令者須念一句與牌名有聯(lián)系的詩,然后三張合起來宣牌的名目,受令者亦須念一句相關(guān)聯(lián)的詩,否則罰酒。

部分酒令牌上有花色數(shù),可兼作游戲牌來打牌,例如水滸葉子、博古葉子。一些酒令牌上會有配合插圖的題銘,寓有深意,在文學(xué)、繪畫上頗具價值。酒令牌在元朝有安雅堂觥律。至明清而大盛,不少版畫家參與創(chuàng)作,大都取材于市民耳熟能詳?shù)男≌f戲曲,如取自《水滸傳》的水滸葉子、西廂酒牌的《西廂記》。明清時還有博古葉子、列仙酒牌、酣酣齋酒牌等酒令牌。至今四川當(dāng)?shù)剡留傳叫八仙酒令牌的酒令牌。

5.籌子酒令

隨著時代的推進,酒令的門檻也明顯降低。而最具創(chuàng)意的發(fā)明,是唐代發(fā)明的“籌令”,就是和著文字的籌子,放在筒子里,搖出什么籌就按照上面寫的規(guī)定飲酒。唐代的酒令籌子的器形是:長方形,切角邊,下端收攏為細(xì)柄狀。古時的籌子一般用竹、木或象牙制成,高檔的也有用金銀制成的。正面刻令詞(四書詩詞一句,或花名)反面刻酒約。

籌子類酒令,大都是行的與花有關(guān)聯(lián)的酒令。如:“二十四花風(fēng)令”、“散花令”、“尋花令”、“司花令”、“花名貫人名令”及其他“訪鶯鶯令”、“名士美人令”等等。籌子類酒令都比較繁雜,這里介紹較為簡單的“散花令”:

選一年四季之花十二種,分刻十二根籌子上,人數(shù)以十三人以下為宜,先拈鬮定出“尋花客”。行令方法:席間每人掣一根籌,不可示人,“尋花客”猜某人是什么花,猜中則持該花者飲一杯;猜不中,“尋花者”與持該花籌者猜拳,負(fù)者飲酒。

6.投壺令、曲水流觴

除上述各令因令具不同分類以外的酒令,均歸入雜類。如“曲水流觴令”、“擊鼓傳花令”、“投壺令”、“棋子令”等等。

“投壺令”可謂是酒令中沿襲時間最長的一種。在遠(yuǎn)古時代,就有一種比賽射箭的酒令形式,叫做“燕射”。到了西周時期這種形式演化成了在場中放一個壺,賓客只用把箭投向壺中即可,沒投進的罰酒一杯。后來漸漸發(fā)展到對壺的大小形狀、投箭人與壺的距離、投箭的長短樣式等都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三國名士邯鄲淳的《投壺賦》描繪最為出色:“絡(luò)繹聯(lián)翩,爰爰兔發(fā),翻翻隼隼,不盈不縮,應(yīng)壺順入”,可窺見當(dāng)時盛況。

“曲水流觴令”出自魏晉時期,當(dāng)時的文人雅士喜縱情山水,飲酒作樂,他們經(jīng)常選擇一個風(fēng)景好沒人打擾的地方,在水邊坐下,派一個人把盛滿酒的杯子放到上游,讓酒杯慢慢隨波流下,當(dāng)酒漂到你的位置,你可以端酒喝,趁著酒勁作詩!王羲之在這個游戲中,寫下了名傳千古的《蘭亭集序》。南北朝時,演變成酒令: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若作不出詩,會受罰。

明清兩朝流行的酒令當(dāng)推一種叫“擰酒令兒”的,即不倒翁。先擰著它旋轉(zhuǎn),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臉朝著誰就罰誰飲酒,粵人稱“酒令公仔”。為此,俞平伯先生引《桐橋倚棹錄》稱其為“牙籌”。它是一種泥胎,蘇州特產(chǎn),一般為彩繪滑稽逗樂形象。

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實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rèn)識是很常見的,行令就象催化劑,頓使酒席上的氣氛就活躍起來。

    關(guān)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壺中歲月  佚名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