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時期,盛傳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此故事與春秋時期酒文化有莫大的關(guān)系,出自《淮南子》。
《淮南子》云:“楚會諸侯,魯趙俱獻酒于楚王,魯酒薄而趙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趙,趙不與,吏怒,乃以趙厚酒易魯薄酒,奏之。楚王以趙酒薄,故圍邯鄲。”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本站
這個典故本意是講魯酒味淡薄,與趙國本不相干,趙國的國都邯鄲反而因此被圍,后遂用“魯酒圍邯鄲”,比喻無端蒙禍,或莫名其妙受到牽扯株連。
同時,“魯酒”也成為普通酒或劣質(zhì)酒的代名詞!栋奘穮R編》附會說:“中山人善釀酒,魯國有人取其糟回來漬以成魯酒,冒充說是中山酒,被中山人發(fā)覺,所以釀酒味薄稱魯酒。”庚信《哀江南賦序》:“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劉筠《秋夜對月》詩:“欲消千里恨,魯酒薄還醒”,都是借用魯酒薄的含義來泛指味薄之酒的。
宋黃堅庭《觀秘閣蘇子美題壁》中曾引此典故:"魯酒圍邯鄲,老龜?shù)溈萆!?quot;
此典故不僅僅講了一個歷史故事,同時也曲折的透露出春秋時期對“酒質(zhì)”已有要求, 并且開始講究釀酒的質(zhì)量的事實。